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2023中文幕无线码中文字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学习重要指示师生谈】东湖评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有新气象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3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又一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近年来,全国教育战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就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治高度、历史厚度、哲学深度、文化温度上全面把握,努力开创思政课建设新气象。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同学们回信,提出“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涉农高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大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农业院校师生的一系列重要回信,是农业院校思政课建设的宝贵资源,要“善用之”。

培根铸魂 讲好思政课程

坚守培根铸魂本分,讲好思政课,种好“责任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理想的人写理想”,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锐意改革、全面创优,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把握“关键课程”的重大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

把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点把握好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一是讲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让信仰在教师心中扎下根,让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二是讲人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三是讲情怀,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用情怀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四是讲视野,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知识、国际、历史视野。

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吸引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大思政课”概念,源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调善用“大思政课”的语境。“大思政课”理念,是在如何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下提出的。“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在于思政课的形态更新、思政课堂的延伸拓展。一是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是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

立德树人 育好时代新人

坚守立德树人本分,潜心育新人,种好“种子田”。“以马为梦、以梦为马”,引导思政课教师践行“六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四有”好老师,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融通:推进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基于“五育融通”理念,开展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实现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内容融通。学校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理念,坚持耕读办学传统,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耕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通专融合、产教融合、知行融合“三融合”耕读教育模式。要秉持“大思政观”和“五育融通”理念,知、情、意、行相统一,以“读”致“知”、以“耕”促“行”,促进耕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推进耕读特色思政教育一体化,实现家国情怀、“三农”情怀涵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通,培养富有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的新型农林人才。

价值融通: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同向同行、价值融通。秉持“大课程观”和“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三农”实践有机结合,“同心”铸魂,“同力”夯基,“同向”激励,“同行”致远,通过理论讲授、情境体验、实践锻炼等,形成育人合力。建立教学研究工作坊,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突出课程育人;建设师生融合交流平台,建设高质量耕读场域,发挥场域浸润、感染、熏陶作用,突出情境育人;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一线思政工作制度和协同机制,实现理念、目标、内容、平台、人员、制度融合,突出协同育人

资源融通: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开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联动协同、资源融通。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开门办思政课,思政小课堂对接红色大讲堂、乡村振兴大课堂、“三农”大舞台,开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课堂内外、校地校企、线上线下等联动协同、资源融通。充分利用“首义之城”“英雄城市”“农耕文明”等教育资源,“理论热点面对面”“百马宣讲行动”“乡村振兴荆楚行”等平台,“请进来”“走出去”,“三农”实践案例融入教学,“三农”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开展“耕读路上”社会实践、“耕读同行”产业实践、“耕读中国”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深入“三农”一线,突出实践育人。

发展融通:推进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理念,开展城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共建共享、发展融通。从融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以教育内容学理衔接、教育形式学情衔接、教育功能学段衔接为基本内涵,以政策、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建设集教育实践、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为一体的城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综合改革示范校。坚持城乡二元主体融合、大中小学三学段贯通,完善课程研发共建、教学研讨融合、师资培养协同、实践研学联动、城乡发展共享等机制,共建共享价值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等“五大共同体”。

启智润心 讲好中国道理

坚守启智润心本分,讲好中国理,种好“示范田”。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创新性、前沿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学、宣讲和传播。

用好宣讲团集中宣讲、示范宣讲、“理论热点面对面”基层宣讲、乡村振兴荆楚行宣讲服务等平台,构建“项目式研究、团队式备课、点单式宣讲”一体化的“精读精讲”理论宣讲机制,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让中国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时俱进推进思政课建设迈入新时代,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势、应然之义、实然之举,我们要有“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遵循和方法指南,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2023中文幕无线码中文字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王舒娴

文章链接: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4-06/03/content_18000836.html